我要修行(二) 女人八十四態的真實意義
- 光明山南林寺 DBECS
- 8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前言故事
小如跟媽媽參訪一間比丘尼道場,正巧遇到法師過堂托缽、迎面走來,她滿腹疑問的小聲問媽媽:「媽媽,您不是要帶我到女生的道場看看嗎?為什麼有些師父看起來像男生啊?」
媽媽笑著說:「這真的是一個女生的道場喔!全部的師父都是比丘尼法師,師父們出家之後,動作就會慢慢的有『大丈夫相』,說話比較沉穩,走起路來也四平八穩,不像妳老是蹦蹦跳跳的!」
小如感到非常好奇,於是媽媽帶她去請教住持滿圓法師。

法師開示
滿圓法師說:「佛陀非常慈悲,開示我們都有成佛的潛能,可是眾生業報不同,有不一樣的習氣,修行上要面對的功課自然各有差別,所以佛陀為女性指出了一條修行的道路,那正是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。」
小如說:「喔──我聽過,可是有人說,那是批判女生,看不起我們女生的經典。」
對此,滿圓法師耐心的跟小如解釋: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是敍述佛陀的姨母為了要出家,懇求佛陀慈悲允許女性出家的過程。
1.應病與藥的不同修行道路
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中的女性八十四態,所指出的並不是「女性的原罪」,而是大多數女性較容易出現的特質。
修行的道路當應機對藥,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藥,比如八十四態中指出女性嬌媚、欲擒故縱、心胸狹小的特質[1] ,並不是要貼標籤,也不是批判或看不起女性而小題大做,這實在是佛陀對我們的一片苦心。女性跟男性有不一樣的特質,此八十四態正是女性修行者斷除習氣的最佳入門手冊,使女性能夠成就法器。
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也有提到:「女人愛漂亮、情執重。」[2] ,這些並不是在陳述「女性的原罪」,而是佛陀以智慧之眼,觀看到女性在修道上容易遇到的障礙,明確點出,讓女性可以修正,並依之修行。因此,經典中說:「若能斷是態者,便可得道。」佛陀明確的點出女性可以修行的方向,給予女性一條修行的軌則來依歸。
2.因通善惡,果唯無記,因業感果,而非業障。
「報體由業果感得,習氣由串習而生。」我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業感果,自己要負起責任,也因此未來充滿無限可能。「欲知前生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現在體驗的是過去所造的果報,而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在將來感果。我們「所感」的女性果報體本身沒有善惡,但是構成女性業果的根源,便是八十四態。如果我們不能接受佛陀對我們的指正,不願意面對本身的問題,便是姑息養奸、縱容這些壞習慣了!身為女性並非業障,但如何面對女性的習氣,則是修行的下手處。
比如:佛陀教導多貪眾生修不淨觀、多瞋眾生修慈悲觀、多散眾生修數息觀、多癡眾生則修因緣觀等,但佛陀這樣說,難道是認為所有眾生都是多貪、多瞋、多散亂、多愚癡嗎?因此就輕蔑眾生有這些煩惱嗎?當然不是,佛陀是指出不同的習氣有不同的修行方法。
有病則服藥,無病則不必服。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你們會說比丘尼師父像大丈夫,就是因為他們在行為、語言、心念上如理如法的依教奉行,修正自己。只有這樣,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,在修行中減少違緣!
結論
如果用男女平等來評判一切法門,便是無視佛陀的悲心,問題的根本在於業力,眾生因為業力成就不同的報身,在不同的報身中又有不同的習氣。除了男女的差別,同性之中亦是千差萬別。了解因果真義,才能得真實解脫之樂,不再隨著習性在輪迴中不停流轉,才不會舊業未除,反而因循舊業又再造新殃。
[1] 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卷2:「女人憙摩眉目自莊,是為一態。女人憙梳頭剃䑈,是為二態。...女人欲視男子,見之復却縮,是十三態...女人以實為虛憙說人過,是三十九態。...」(CBETA 2025.R1, T24, no. 1478, p. 954a7--16)
[2] 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卷2:「「比丘尼已受具足戒,有三事。何謂為三?一者自念惡露不淨潔。二者自念多欲,妖惑一切人皆令意亂。三者自念多恣態,嬈亂正法皆令敗壞;自謂姝好天下無雙,不知罪至欲來纏身。是為比丘尼觀欲之本也。」(CBETA 2025.R1, T24, no. 1478, p. 950c4-8)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