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制戒律能改嗎? ──修行者的對話
- 光明山南林寺 DBECS
- 7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7月9日
慎勿輕視戒律,堅守正法,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唯有正信正行,佛法才能長久的流傳於世。
甲:有人說佛教的戒律早就不被重視了,也被修改了,你認為怎麼樣?
乙:佛陀是圓滿覺悟者,他當初制定戒律,是根據眾生的煩惱習氣來節制行為的。戒律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止息惡業,轉染成淨。佛法的戒律跟社會規範不一樣,它的制定是為了自利、利他、避免居士譏嫌、讓僧團清淨,以及住持正法。持戒,可以在煩惱上面得解脫,所以又叫做「別別解脫戒」。
甲: 聽起來戒律很重要,但它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呢?
乙: 持戒,能在煩惱上得到解脫,所以戒律也被稱為「別別解脫戒」,而且佛教的禪定和智慧,都是建立在持戒的基礎上。如果沒有戒律,就顯現不出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的殊勝之處。所以,我們作為佛弟子,對佛陀的教導應該深信不疑,不能隨意更改。
提問一:關於過午不食的問題
問: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在吃晚飯,這不就顯示戒律可以被修改嗎?
答:自己做不到,應該是改自己的行為,而不是改戒律。
吃飯,其實是一種習慣。如果沒有持午這條戒的話,出家人的飲食跟在家人一樣沒有節制,隨時想吃就吃,沒得吃也在想。那該怎麼靜下來用功呢?
如果持午已經成為習慣,晚上根本不需要吃,也不會覺得飢餓。還會想吃,其實就是貪心未除。
透過持午這一條戒,可以對治我們對於飲食的貪念與妄想。現代營養學也指出:如果晚上不吃,類似「輕斷食」,有助身心輕安,有利於禪修;所以這條戒律不僅有它的修行目的,甚至也符合現代科學的觀點。

提問二:關於不捉持金錢
問:我看到很多出家人早就在儲蓄金錢了。鈔票不就一張紙嗎?印幾個數字而已,為什麼要避諱?不是要講空性嗎?
答:佛陀對於金錢所制定的戒律,有兩方面的作法。
第一種是法師完全不拿錢,由在家居士直接供養法師所需物品。
第二個、就是法師收到錢之後,找一位出家人為自己證明,也就是為這筆錢財「說淨」。類似做一個承諾,意思就是要把這一筆錢財用於利益三寶、利益眾生的事業,點明是我是為三寶、為眾生而儲蓄這筆錢財,所以持金錢戒一點都不困難啊!我們看到法師拿錢,不要馬上以為他們是犯戒喔!他們私下有「說淨」了,我們也不知道,在家居士不要去評論出家人的行為。
尤其要留意的是:「空性」是佛法中非常高超的智慧,意思是:一切萬象沒有永恆不變、真實存在的本質,因此不要在這上面產生執著煩惱,也不放縱自己為所欲為,因為因果是不空的。不可以「空性」作為「你想做什麼都可以,一切皆空」的藉口,這將失去了佛法真正的智慧與慈悲。
結語:
戒律,不是束縛,而是修行路上的光明引導。持戒,是對佛陀的教法有信心,是對自己修道良心的堅持,不僅有助於個人解脫,更是僧團與佛法傳承的核心。佛弟子對佛的教導應當深信不疑,佛怎麼說,我們就怎麼做,以戒律為基礎,進一步修行禪定與智慧。
慎勿輕視戒律,堅守正法,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唯有正信正行,佛法才能長久的流傳於世。
留言